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標準要求是多方面的,這些要求是基于污水處理工藝以及最終排放目標而設定的。
一、基本指標
懸浮物
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其上游放水口的懸浮物含量應低于300毫克/升。這是因為過高的懸浮物含量會影響后續(xù)處理工藝的效果。例如在活性污泥法中,大量懸浮物可能會干擾微生物與污染物的接觸,降低處理效率。
濁度
進水的濁度也是衡量水質的一個重要指標。雖然沒有明確給出具體的進水濁度數(shù)值要求,但一般要求濁度不能過高,否則會影響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光學監(jiān)測等操作,并且與懸浮物類似,會對處理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
COD(化學需氧量)
進水中的COD反映水中有機物的總量。雖然沒有給出確切的上限數(shù)值,但COD過高意味著需要更多能量和資源來進行降解處理。如果進水的COD超出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可能會導致出水水質不達標。
二、特殊污染物指標
氨氮
進水中的氨氮含量對于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有一定影響。如果氨氮過高,在采用生物處理工藝時,可能會影響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代謝活動。例如在一些硝化 - 反硝化工藝中,過高的氨氮濃度可能需要調整曝氣強度等運行參數(shù)。
石油類
污水中石油類物質含量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在石油化工企業(yè)周邊的污水處理廠,要特別注意石油類的進水濃度。如果在進水前石油類物質未得到有效預處理,進入污水處理廠后可能會附著在設備表面,影響設備傳熱和正常運行,同時也增加處理難度。
三、其他潛在要求
pH值
雖然在上述進水標準未明確提及,但pH值也是重要的進水水質指標。一般污水處理廠的進水pH值應在一定范圍內(nèi),常見的為6 - 9之間。過酸或過堿的環(huán)境會影響微生物活性,破壞污水處理廠內(nèi)的生物處理系統(tǒng)。
重金屬
雖然材料未明確給出進水重金屬的具體限制數(shù)值,但重金屬離子如鉛、汞、鎘、鉻等具有很強的毒性。如果進水重金屬含量超標,不僅會影響生物處理過程,還可能對處理后的出水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般要求進水在進入污水處理廠前對重金屬進行預處理或在廠內(nèi)進行特殊處理。
總之,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標準要求涵蓋多個方面,這些要求有助于確保污水處理廠能夠高效、穩(wěn)定地運行,從而達到環(huán)境保護的目標。